|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父母的創傷會通過基因遺傳給你?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新興研究表明,從戰爭與種族滅絕到虐待和環境因素,各類創傷的影響可以通過基因代代相傳。

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基因如何關閉或開啟的學科。在基因上添加或移除化學標記(甲基)以使部分基因活躍、讓其他基因沉默的分子過程被稱為基因表達。


多項研究表明,這種機制可能會讓親代的創傷在子代基因留下烙印,而這種表觀遺傳學影響可能延續多個世代。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藥理學教授摩西·史濟夫(Moshe Szyf)說,該領域“觸及到了人類行走這顆星球以來提出的全部疑問:我們的命運有多少是注定的?有多少是我們能控制的?”

對一些人而言,我們可能攜帶創傷遺產的概念很合理,這與他們的感受相應驗——個人不止是個體經歷的總和。

美國紐約市西奈山伊坎醫學院(Mount Sinai in New York)精神病學與創傷神經科學教授蕾切爾·耶胡達(Rachel Yehuda)說:“如果你發覺,你的母親或父親曾經歷的一段極為創痛、艱難而改變了他們人生的經歷也同樣影響著你,這就與表觀遺傳學有關。”

創傷後一代的心理健康

耶胡達在猶太人大屠殺幸存者及其後代身上發現了一個表觀遺傳標記,這一人群有更大的風險遭遇心理健康挑戰。

2015年,她對32位幸存者和他們已經成年的子女進行了評估,檢測了他們的FKBP5基因,即脯氨酰異構酶5基因,這條基因被發現與焦慮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有關。

研究團隊從血液樣本中提取了DNA,發現幸存者及其子女基因的同一區域有表觀遺傳變化,但它沒有出現在小部分生活在歐洲境外且不曾經歷大屠殺的猶太父母及其後代的基因當中。


在2020年發表的一項後續研究中,耶胡達選取了更大范圍的實驗對象,考察了大屠殺時期親代的性別和年齡等變量。

耶胡達發現,與父母未經歷大屠殺的猶太控制組相比,母親在大屠殺中幸存的子代的FKBP5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較低。一些研究表明,FKBP5基因的DNA甲基化減少與成年後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

耶胡達的研究結果顯示,母親的創傷——即使發生於童年時期——可能導致卵子所含DNA的表觀遺傳變化,繼而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

親代與子代的創傷症狀


由於人類壽命較長,生育需要花費的時間較久,因此研究人員在小鼠或大鼠身上研究遺傳性創傷要容易得多,它們一年能產下多批幼崽。

在一系列試圖了解動物如何將某個祖先創傷的信息傳遞給後代的實驗中,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發育神經科學與神經表觀遺傳學項目副教授布萊恩·迪亞斯(Brian Dias)讓小鼠接觸某種櫻花味化學物質,同時對它們進行一次輕微電擊。

這些小鼠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懼怕這種氣味。接下來的兩代小鼠聞到它也變得驚恐,雖然出生後它們還從未接觸過該氣味。

迪亞斯後來換了另一種杏仁味化學物質重復這一實驗。這次,一部分小鼠先收到氣味加電擊套餐,之後接觸氣味時則不再被電擊。

如此經過一段時間,這些小鼠不再將這種特定氣味視為威脅,它們的子代也不畏懼它。

環境因素造成的創傷

除了虐待兒童、戰爭等毀滅性事件,還存在其他形式的創傷。環境因素也會在DNA中留下烙印。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3 秒